一次我省自產飛機史無前例的環省飛行,昭顯了山東通用航空的實力,也掀開了航空大省的紅蓋頭。在國家將逐漸開放低空空域的大環境下,山東劍指藍天,已經開始精心布局搶占我國通用航空制空權,這也開始為我省經濟培育下一個增長極。
在擁有民航運營、維修服務、航展培訓等板塊后,我省將目光瞄向了航空產業的最前端———飛機制造。這也是航空產業鏈中科技含量最高、利潤最大的一環。經過近十年的蟄伏發展,山東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能將自造飛機銷往世界各地的省份。
從無到有
濱奧成亞洲最大通用飛機制造商
10月13日,濱州沾化大高鎮一望無垠的鹽堿地上已經是秋風蕭瑟、落葉盡起。由于25公里內沒有高大建筑物,上空又避開了北京、青島、濟南三大航空港的密集航線,得天獨厚的"凈空"條件,使這里成為發展航空制造業難得的風水寶地。
從無到有,2003年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在此成立。之后,執行此次環省飛行任務的DA40固定翼輕型飛機生產商———山東濱奧飛機制造公司在此奠基拔地而起。這里28700平米的生產廠房是世界最大的通用飛機制造車間,年產500架次的產量也讓山東濱奧成為亞洲最大的通用飛機制造商。
走進車間,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2006年1月我來時,這里還是一片黃土,北風呼呼刮得我心都涼了半截。"復合材料車間經理周興榜告訴記者。今年41歲的他來自福建龍巖,之前干過汽車修理工,1996年后在廈門太古從事飛機維修。在我省布局通用航空制造業廣攬人才之際,他放棄了去新加坡的機會舉家搬來濱州,"當時廈門的三位同事也來了,后來被這里的荒涼嚇走了。"
車間里忙碌著指揮制造一段機身的工段長趙娜是土生土長的濱州沾化人,今年剛滿25歲的她已經在濱奧工作了四年之久。正像年輕的濱奧一樣,這里的208位員工也是年輕而充滿活力,有近80%是80后。"當初同學問我干什么時,我說在家造飛機,他們都哈哈一笑。在還沒有造出飛機時,當地老百姓看到我們也總是投來一種近似嘲笑的目光。"趙娜笑著說。通過在國外培訓和不斷實踐,趙娜已經成為飛機殼制造的專家,玻璃纖維鋪層、固化、打磨等幾十道工序她如數家珍。
山東制造我國民航唯一"入世"者
2006年12月8日,隨著山東濱奧生產的鉆石DA40型飛機在濱州下線,從此實現了山東航空制造產業零的突破。"我們是制造飛機,不是組裝飛機。"采訪中周興榜不斷地強調。目前,在天津、西安等地都有空客總裝線項目,但均不是自主知識產權。
在總裝車間盡頭,記者看到了一架架整齊停放的DA40飛機準備交付客戶。飛機的翼展12米左右,只有四個座位,空機重量只有806千克,比一些私家車都要輕不少。"速度接近300公里每小時,每公里耗油8-9升,整機價格300多萬。"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行政總監胡軍告訴記者。
這種固定翼輕型飛機2010年前在我國一直受限制,所以賣給私人或者用于公司商務飛行的十分少,但深受國外和一些航空培訓機構的青睞。"目前DA40已經試飛并交付48架,現在累計簽訂購機合同214架,訂單都排到了明年。"胡軍說。
記者注意到,簽訂購買協議的有奧地利22架、南山集團2架,其余還有不少民航大學以及北大荒、鄂爾多斯、新疆天翔等工農業通用航空單位。"能出口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目前濱奧是我國唯一一個有資格將飛機銷往世界各地的飛機制造企業。"胡軍表示。
早在2008年1月,濱奧公司就獲得了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認證,這是世界最高等級的航空安全認證。"有了它意味著拿到了產品銷往全球的'通行證',我國還沒有第二家拿到這個認證的飛機制造企業,此前就連我國研發的支線商業飛機ARJ等也均未取得銷售許可證。"
精心布局
我省三大航空板塊雛形初具
"通用航空飛機主要可以分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這兩種飛機目前我省都已經有相對成熟的制造企業。"山東航空產業協會秘書長葛學進告訴記者。隨著山東濱奧的DA40劃破長空,山東的通用飛機制造捷報頻傳。
2009年5月25日,青島海利公司在青島成功試飛第一架B-2B輕型直升機;同年5月27日,繼商務部、民航總局和發改委核準批復,濰坊天翔公司開始進行勃蘭特利輕型直升機的生產制造。這是國內第一家獲得上述部委核準或批準的民營航空制造產業項目,填補了我國航空產業鏈上的空白。
2010年6月,我省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批B-2B輕型直升機,在濰坊坊子區下線并一次試車成功。這種重量只有750公斤的兩座直升飛機,飛行最高可達3050米,最高時速161公里,可廣泛用于港口導航、治安巡邏等眾多領域。
在通用飛機產品的豐富中,以山東濱奧、青島海利、濰坊天翔為主體,一個新興的輕小型飛機生產基地在山東已初具雛形。與此同時,航空展覽業也首次在山東出現,2009年,萊蕪市"突發奇想"成功申辦中國通用航空體育節永久主辦城市,自此萊蕪市進入"中國航空城"發展時代……
記者了解到,依托濱州、青島、萊蕪等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既有基礎,我省正搶抓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機遇,積極構建以濱州為中心的制造業、以青島為中心的運營服務業、以萊蕪為中心的航空運動培訓等"三個產業板塊"。
"'三大板塊'互促互進,共同支撐通用航空產業鏈。比如客戶在青島洽談購買飛機意向成熟后,可到濱州作飛行體驗,在萊蕪安排飛行培訓。"葛學進表示。
通用航空或成下一輪區域競爭焦點
國家將山東納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范圍,給山東通用航空產業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開放的不僅是山東,天津、陜西等地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著自己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抓慢了、抓不緊,都會喪失機遇。"山東航空產業協會理事長孫德漢表示。
"通用航空產業,鏈條長,輻射廣,將帶動超萬億的市場規模。"孫德漢介紹,在通用航空產業鏈上,上游是通用航空裝備制造業、通信導航、金融租賃保險等,中間是通用航空運營、飛行訓練、通用航空發動機及零部件制造、機場管理、電子儀器儀表等,下游是飛機維修、航材租賃、人工增雨、農林滅蟲、航空旅游等。
據預測,隨著低空空域政策的出臺和逐步實施,"十二五"期間,通用航空飛機的數量將會以每年1000-1500架的速度增加。作為我國今后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通用航空產業將會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和拉動內需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通用航空將是國內新一輪區域競爭的焦點之一,我省應加大這方面的扶持力度,力爭在通用航空起步之初就走在全國前列。"
2011年以前我國政策一直限制小型固定翼飛機的使用,致使我國民用或私人化的航空活動一直無法發展,隨著低空領域開放,一些民用小型飛機開始飛行,通用航空業的市場前景不可限量。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10,就業帶動比為1:12,具有極強的帶動效應,到2020年,中國的通用航空飛機應在1萬架以上,市場價值達到幾十億美元,預計今后十年間我國通用航空年均增長將達到15%以上。
配套設施我省著重加快通用機場建設
記者從山東省國防科工辦了解到,"十一五"期間,山東省航空工業已形成整機制造及配套服務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截至2010年,列入行業統計范圍的企業4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7億元,增加值12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5%以上,全行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其中整機制造及組裝的骨干企業達到4家,實現輕小型固定翼飛機和輕小型直升機批量生產,無人直升機成功下線。
據悉,"十二五"期間,山東省航空業瞄準整機研發,重點發展中小型直升機、水上飛機、無人機、輕小型固定翼飛機等通用飛機。在配套產品方面,重點鞏固和提升飛機雷達罩、鈦合金、鋁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等。同時山東省將以青島、濟南、煙臺、濱州、威海五大航空產業園為主打造航空制造業基地。
"預計到2015年,山東將形成年產900架通用飛機的能力,航空工業增加值1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年增長50%以上。"山東航空產業協會秘書長葛學進表示。為了加快我省通用航空的發展,我省在加大航空產業人才培養的同時,著重將加快通用機場的建設步伐。
沒有機場,通用航空也是空談。孫德漢給記者舉例說,按照國際經驗,僅機場建設一項,未來幾年我省要實現50%以上人口能在15分鐘內、70%以上人口在20分鐘內、90%以上人口在40分鐘內享受到航空救援服務,省內就需要規劃26-27個機場,配套大量通用航空飛機用于應急救援。
根據省政府10月11日剛剛出臺的山東民航業"十二五"發展路線圖,到2015年,全省民用機場力爭從現在的11個達到20個以上。其中,運輸機場10個,通用機場10個以上。這也意味著,屆時全省縣級行政單位1.5小時內將能享受到航空服務。毫無疑問,通用航空將迎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發展。